所在地:辽宁-沈阳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资料待完善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其他医药与医疗
擅长能力主动靶向制剂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5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药学系(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获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主动靶向制剂--免疫毫微囊的研究”,自己合成了一些新的衍生物,为顺利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共价连接及药物的标记奠定基础。
1999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自己合成了新型脂质体包衣材料,首次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对PEG包衣脂质体进行研究,证明PEG包衣层的存在;首次应用该技术建立了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
工作经历:
1985-1989,于湖南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现附属湘雅医院)药剂科从事调剂及门诊药房工作。
1992-1995,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从事新剂型研究和教学工作。
1995-至今,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从事本科及研究生的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兼职情况:
科研/获奖情况:
承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抗爱滋病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PEG化载体ABC现象研究),十一五重大项目一项。
参加项目:973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大分子多肽类药物脑靶向传递系统的研究、肿瘤血管整合素受体靶向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新型阳离子脂质体雾化吸入肺部基因转染的研究),省科委研究项目两项(免疫载体的研究、脂质体技术),广东省课题一项(重组人干扰素-γ脂质体),多项其它课题,如市科委的“蛋白纳米粒研究” 、“林蛙降血脂胶囊”等。
主要贡献:
1、提出溶解度新概念。在国家973项目(2009 CB930300)资助下,对约200年前的粒径影响溶解度的观点,特别是Ostwald-Freundlich方程进行补充说明,提出界面溶解度(Interfacial solubility,Sif)的新概念,纳米裸晶的Sif与粒径有关。
2、首次提出利用可断裂PEG脂质衍生物解决PEG化载体的加速血液清除(accelerated blood clearance,ABC)问题。首次以Beagle犬为实验对象进行ABC相关机理研究,在数十只Beagle犬数据中得到极有价值的结果。
申请专利: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公开69项,获得专利10余项。
研究方向:药物递送系统、化合物结构改造与功能性材料合成。
获奖情况:沈阳药科大学“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