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1、课题来源与背景长期以来缺水与肥料的不当使用是制约我国农林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香蕉喜高温多湿,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对水肥的需求量大。因此,香蕉的灌溉施肥次数比一般农作物多,水肥管理非常繁琐。随着香蕉产业的快速发展,水、肥等资源用量也迅速扩大,但由于缺少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和相应的技术指导,香蕉水、肥过量投入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但造成水肥的巨大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还对香蕉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会使多余养分向深层淋溶或随地表径流进入各种水源,污染环境。为更好地保证香蕉水肥供给,形成勤施薄施的水肥管理习惯,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蕉园生态环境,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解决香蕉供水供肥问题,促进广西香蕉产业稳定发展,并加速实现香蕉生产管理精准化、自动化,设立此课题。课题来源于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香蕉产业技术升级——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编号:2010GA790005),于2010年1月获得立项,实施年限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应用领域: 本项目技术主要应用于规模化、集约化香蕉生产领域。技术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然后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水肥相融后,再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时期香蕉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2)性能指标考核内容合同规定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完成情况建立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建立基地5个,总面积10000亩已建立7个,总面积17300亩超额完成示范基地平均亩产3500公斤3704.54公斤超额完成增产20%33.06%商品率95%97.1%亩节肥40%40.5%省工50%53.8%节水50%50.2%完善广西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操作规程1个1个完成建立香蕉产业服务体系1个1个完成技术培训6000人次累计现场、课堂培训43期,培训6520人次超额完成 3、技术的创造性、先进性 (1)创新形成膜下双滴灌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适宜旱坡地蕉园的高效水肥一体化模式,并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 (2)依据香蕉的需肥特点,结合广西低温和雨季情况,制定了“按月分期”施肥模式,集成了一套适应广西的香蕉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3)首次提出并推动酒精发酵液在香蕉水肥一体化上的规模化应用。 (4)建立并应用了3种科技服务平台与5种推广模式。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技术的成熟程度: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以色列、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农业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以色列,几乎所有农作物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施肥系统、自动探测控制水肥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和多级清洗系统等精准现代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其技术设施、应用面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世纪初,在我国北方开始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后逐步在南方推广应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技术设施及发展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05年以后,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始在我国香蕉上应用,与此同时,广西农科院也开始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本项目开始实施时,该技术在香蕉上的规模化应用还很少见,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在广西、广东的应用面积大幅增加;通过辐射带动作用,最近两年,云南的应用面积也迅速增加。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香蕉上的应用逐步趋向成熟。适用范围: ①可用于桂中、桂南、桂东南、桂西南等适宜于蕉类栽培的生态区域内的水田、旱坡地、丘陵、山地等。 ②适宜于有河流、水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 ③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建议种植面积不少于40亩。安全性:本技术是一项低碳、安全、环保、省工的现代农业技术,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减少化肥的使用,达到环保的目的;可以给农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减少农村“三留”人口数量;还能缓解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的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因此,该项目技术不存在任何安全性问题。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情况项目实施三年来,已在武鸣、隆安、西乡塘区等县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61.1万亩,总产量达到197.2万吨,总产值为49.58亿元,新增产值为15.26亿元。 (2)存在问题 ①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由于许多蕉园前期需要投入较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水源、电源、水肥一体化设备)建设,限制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面积蕉园的推广应用。建议以小种植户为单位组建成一定规模的香蕉种植联盟体,共同承担前期基础设施投资费用,或者政府部门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等形式,促使技术大范围推广普及。 ②香蕉水肥一体化的精准施肥技术方面在香蕉施肥上主要还是凭经验施放为主,不能做到依据营养诊断分析,实现施肥精准化和效益最大化结合。建议今后需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力度,实现香蕉的科学精准化、规范化施肥,避免盲目施肥。 ③滴灌模式方面单滴管模式的蕉园植株存在缺点: ①单侧根系发育受到限制,根系发展不平衡,容易造成香蕉倒伏。 ②干旱季节,单滴管所提供的水量不能完全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求。而采用双滴管又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建议开展“单滴管+喷灌”模式的应用研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水肥一体化体系的内容。 ③产业上面临的问题目前广西香蕉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香蕉枯萎病不断蔓延扩散问题,这严重威胁我区香蕉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必须加大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研究。
1、课题来源与背景长期以来缺水与肥料的不当使用是制约我国农林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香蕉喜高温多湿,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对水肥的需求量大。因此,香蕉的灌溉施肥次数比一般农作物多,水肥管理非常繁琐。随着香蕉产业的快速发展,水、肥等资源用量也迅速扩大,但由于缺少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和相应的技术指导,香蕉水、肥过量投入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但造成水肥的巨大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还对香蕉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会使多余养分向深层淋溶或随地表径流进入各种水源,污染环境。为更好地保证香蕉水肥供给,形成勤施薄施的水肥管理习惯,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蕉园生态环境,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解决香蕉供水供肥问题,促进广西香蕉产业稳定发展,并加速实现香蕉生产管理精准化、自动化,设立此课题。课题来源于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下达的星火计划项目《香蕉产业技术升级——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编号:2010GA790005),于2010年1月获得立项,实施年限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应用领域: 本项目技术主要应用于规模化、集约化香蕉生产领域。技术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然后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水肥相融后,再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时期香蕉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2)性能指标考核内容合同规定考核指标实际完成完成情况建立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建立基地5个,总面积10000亩已建立7个,总面积17300亩超额完成示范基地平均亩产3500公斤3704.54公斤超额完成增产20%33.06%商品率95%97.1%亩节肥40%40.5%省工50%53.8%节水50%50.2%完善广西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操作规程1个1个完成建立香蕉产业服务体系1个1个完成技术培训6000人次累计现场、课堂培训43期,培训6520人次超额完成 3、技术的创造性、先进性 (1)创新形成膜下双滴灌香蕉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适宜旱坡地蕉园的高效水肥一体化模式,并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 (2)依据香蕉的需肥特点,结合广西低温和雨季情况,制定了“按月分期”施肥模式,集成了一套适应广西的香蕉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3)首次提出并推动酒精发酵液在香蕉水肥一体化上的规模化应用。 (4)建立并应用了3种科技服务平台与5种推广模式。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技术的成熟程度: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以色列、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农业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以色列,几乎所有农作物都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施肥系统、自动探测控制水肥系统、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和多级清洗系统等精准现代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其技术设施、应用面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世纪初,在我国北方开始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后逐步在南方推广应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技术设施及发展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05年以后,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始在我国香蕉上应用,与此同时,广西农科院也开始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本项目开始实施时,该技术在香蕉上的规模化应用还很少见,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在广西、广东的应用面积大幅增加;通过辐射带动作用,最近两年,云南的应用面积也迅速增加。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香蕉上的应用逐步趋向成熟。适用范围: ①可用于桂中、桂南、桂东南、桂西南等适宜于蕉类栽培的生态区域内的水田、旱坡地、丘陵、山地等。 ②适宜于有河流、水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 ③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建议种植面积不少于40亩。安全性:本技术是一项低碳、安全、环保、省工的现代农业技术,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减少化肥的使用,达到环保的目的;可以给农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减少农村“三留”人口数量;还能缓解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的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因此,该项目技术不存在任何安全性问题。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情况项目实施三年来,已在武鸣、隆安、西乡塘区等县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到61.1万亩,总产量达到197.2万吨,总产值为49.58亿元,新增产值为15.26亿元。 (2)存在问题 ①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由于许多蕉园前期需要投入较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水源、电源、水肥一体化设备)建设,限制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面积蕉园的推广应用。建议以小种植户为单位组建成一定规模的香蕉种植联盟体,共同承担前期基础设施投资费用,或者政府部门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等形式,促使技术大范围推广普及。 ②香蕉水肥一体化的精准施肥技术方面在香蕉施肥上主要还是凭经验施放为主,不能做到依据营养诊断分析,实现施肥精准化和效益最大化结合。建议今后需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力度,实现香蕉的科学精准化、规范化施肥,避免盲目施肥。 ③滴灌模式方面单滴管模式的蕉园植株存在缺点: ①单侧根系发育受到限制,根系发展不平衡,容易造成香蕉倒伏。 ②干旱季节,单滴管所提供的水量不能完全满足植株生长发育的需求。而采用双滴管又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建议开展“单滴管+喷灌”模式的应用研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水肥一体化体系的内容。 ③产业上面临的问题目前广西香蕉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香蕉枯萎病不断蔓延扩散问题,这严重威胁我区香蕉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必须加大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