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在跌倒时自动呼救和发送定位信息的电子卡片装置
成果背景:
《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占全球老年人口21.4%,居世界首位。
2013年8月9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2》。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
老年人、心脑血管患者和有晕倒史的人是跌倒、走失的高发人群。这部分人群因记忆能力下降而引发的走失或者因身体素质下降而导致的跌倒等社会问题,许多悲剧往往是发生在没有最佳时间里得到及时的寻找与有效的治疗。每年由于这个高发人群不慎跌倒、或突发疾病而抢救不及时的事件屡屡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救助卡应运而生。智能救助卡将跌倒时自动“呼救”与“定位”两款功能合二为一,并且具有了手机的基本功能。
1.成果简介
目前常用的救助卡,只是一张列出佩戴者的姓名、血型、亲属电话、家庭住址、既往病史等信息的卡片,不能在发生摔倒、身体严重倾斜时自动发出求救声音、闪光、定位及求救的信息,所以推广使用的效果不太明显。
智能救助卡克服了上述不足,并且增加了新的功能。该产品有白天和晚上两种模式。当佩戴者在跌倒或者身体严重倾斜时,救助卡十秒钟后会自动发出事先录制好的呼救声,能够使路上的行人和驾驶员及早发现,然后根据卡片上的有关信息迅速采取措施解救佩戴者。同时智能救助卡自动向指定的亲友发送定位信息,使亲友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佩戴者。佩戴者在清醒时也可以通过卡上的特定按钮向指定的亲友发送定位信息或者一键通话。另外亲友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发短信查知佩戴者的所在的位置信息。
该智能救助卡的发明专利号201220365276.6,适合的人群非常广泛,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心脑血管患者和有昏厥史的人群。使用者可以将智能救助卡挂在脖子上或者夹在上衣口袋上。该智能卡市场前景广泛,便于推广应用。
2.技术创新点
将救助卡、跌倒自动呼救、手机自动定位信息发送和一键通话等功能合而为一。智能救助卡结构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快捷,效果可靠明显。
3.技术指标或产品性能
当佩戴者跌倒或者身体倾斜45度以上并且时间超过10秒钟后,救助卡会自动发出事先录制好的呼救声,并自动向指定的亲友发送定位信息。救助卡可以发送定位信息或者一键通话,接听电话和普通手机性能基本相同。
4.智能救助卡的具体功能
(1)跌倒自动报警功能
佩戴者在跌倒或者身体严重倾斜时,救助卡十秒钟后会自动发出事先录制的呼救声,并自动向指定的亲友发送详细定位信息的报警短信。
(2)主动报警功能(一键发送定位信息)
佩戴者按一下黄色报警键,救助卡将向指定的亲友发送详细定位信息的报警短信。此功能下老人可主动将自己当前位置信息发送到亲友的手机上。
(3)位置查询功能
亲友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指令,利用救助卡查询到佩戴者的当前位置。
(4)接打电话功能(一键通话)
佩戴者按一下绿色键打电话1,按两下打电话2,……,5个电话后再循环。如果有呼入的电话,佩戴者按智能救助卡绿色键,可以接听并开启免提功能。
(5)轨迹查询
家人可以根据定位器上的号码,可以追溯到几个小时前老人曾经走过的道路轨迹。
(6)个人救助信息
救助卡的背面有佩戴者的姓名、住址、亲友的联系方式、血型以及病史和相应的急救方法等。
(7)其他可开发功能:
通过专业的老年人管理软件和智能化电子终端来搭建智能养老和社区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或者佩戴者提供电子围栏、提醒服务、关爱服务、医疗保健、防丢失、远程监控等智能平台管理等其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