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基于自主研制的五轴通用数学模型的后置处理算法库,以及基于拓扑的五轴机床通用运动学建模和适应多NC系统的数控代码解析,形成了针对各种五轴数控机床的通用后置处理软件。具有如下特点:
(1)软件内置的通用后置处理算法和加工仿真切削算法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2)软件大量采用图形界面,操作方便简单;
(3)程序后置处理与仿真加工过程高度集成,快速实现数控程序的修改完善;
(4)可以支持各种主流CAM软件生成的刀位文件,并生成各种主流数控系统所支持的NC程序;
(5)后置处理算法可涵盖几乎所有的五轴机床结构类型,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功能扩展;
(6)采用实例库的形式管理机床模型和仿真结果,便于功能和内容的扩展;
(7)具有可扩展的后置处理语句格式库、机床模型库、拓扑结构库等,方便用户定义;
(8)软件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开发机床几何误差补偿等功能模块。
与常规后置和加工仿真软件的区别:
(1)后置处理模块与加工仿真模块高度集成,用户可以在同一软件界面下对工件安装、坐标系、刀具尺寸等工艺信息及加工效果进行校验和评估;
(2)后置处理模块支持几乎所有串联结构的五轴数控机床(含非正交结构机床以及RTCP和RPCP功能),用户只需根据提示选择即可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
(3)可根据加工现场要求,在NC程序的头尾部分添加特定的代码;
(4)加工仿真过程高度逼真,可进行材质、灯光等渲染;
(5)机床实例库和后置处理规则库可根据现场要求,由用户进行定制;
(6)加工仿真过程可以保存,便于后期调用和比较。
知识产权: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多项,软件著作权多项,并在多种类型的五轴数控机床得到了验证应用。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技术成熟度:中试。
团队(或成果完成人)简介: 复杂机电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团队目前现有固定博士学位研究人员10人,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60多名,外聘技术开发人员10多名,已经形成了产学研用合作的人才和技术体系。团队先后作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04专项、智能制造专项以及省部级等几十项重大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软件著作权30多项。
团队围绕工业4.0、智能制造等国家需求,一直从事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相关技术研究,从跨学科层次上围绕复杂机电装备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理论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复杂机电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复杂机电装备中复杂高精零件的五轴数控加工工艺及刀具方面、复杂机电装备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通过权威机构鉴定,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