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轮轨界面黏着性能,团队研发了固体摩擦改性剂、水基摩擦改性剂和轮缘润滑剂等多种摩擦调控产品,可实现轮轨界面摩擦性能的稳定调控,为轮轨减摩、降噪等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应用领域(含已推广使用情况):轨道交通轮轨系统。
知识产权情况:申请获发明专利:201710350705.X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技术成熟度:规模化(小试、中试)示范阶段。
团队(或成果完成人)简介:轮轨摩擦学课题组长期从事高速重载轮轨系统服役行为研究,以揭示高速重载轮轨界面行为、损伤与失效机制及提出科学维护技术为研究目标,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研发建设了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轮轨关系试验平台,包括JD-2高速轮轨模拟试验机(最高速度350km/h)、高速轮轨接触疲劳试验机(最高速度300km/h),提出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产权的干态下模拟轮轨界面行为的试验评价方法(发明专利:200910059610.8、201510628713.7、201710387745.1、201910129168.5),为开展高速重载轮轨系统服役行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和手段。
团队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5项,研究成果“轮轨滚动疲劳磨损机理研究”获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团队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先后入选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计划“竢实之星”和“扬华之星”、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指导18篇学位论文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荣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西南交通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等奖励和荣誉。
团队十分重视国际国内合作研究,长期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YFE0109400,合作单位:布尔诺科技大学)和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19YFH0094,合作单位:佛罗伦萨大学)各1项。通过合作研究、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学生及学术交流等形式,团队已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捷克布尔诺科技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等高校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团队也与攀钢集团、马钢集团联合成立“轮轨创新研究中心”,与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轨道交通轮轨关系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