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0379]超甜超高油兼用型玉米种质创新及华健1号的选育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本课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下达的《优质食用型和加工型粮食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超甜超高油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课题,任务书编号为桂科攻0632001-1-I。项目起止时间为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课题应用于鲜食及榨油兼用型玉米育种,其技术原理首先是按本课题组自主发明的专利方法(一种微胚乳超甜超高油兼用型玉米育种方法,专利号02139074.6),通过杂交使基因聚合,合成微胚乳玉米群体种,通过混合选择法改良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从中分离选择优良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并最终组配单交种。在育种中的选择最低标准定为胚重比(胚/籽粒干重)≥40%,单粒含油率≥20%。在课题实施中,合成并改良黄粒、白粒、高油和高产群体4个类群。在原有群体基础上选育的自交系1024和732组配成的杂交组合“华健1号”参加广西区品种审定,青苞产量折1244.1kg/666.7m<'2>,扣除苞叶折鲜穗产量708.1 kg/666.7m<'2>,其乳熟期的多种营养成分高于一般的超甜玉米正甜68,干籽产量155.6kg/666.7m<'2>,不低于一般大豆的平均产量,干籽含油率23.28%,抗主要病害,一般农艺性状表现较好。该品种已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课题执行期间发表论文13篇。至目前除本课题组的研究外,国内外尚未见有关于微胚乳玉米育种的报道。本课题组在这方面的研究应属领先水平。微胚乳玉米是一种新型鲜食与榨油兼用型玉米新种质,具有许多其他类玉米不具备的优点。由于是以玉米胚为主要产品,其营养价值较高,具广阔开发前景。对于微胚乳玉米的推广,在南方以开发其鲜食玉米及相应的加工为主,在北方以生产干籽用于直接榨油,取代部分大豆种植面积。但由于微胚乳玉米的研究目前仅限于本课题组,各方面条件所限,难以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突破。另外微胚乳玉米本身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其发芽出苗及苗期生长势,还不如其他玉米,干籽产量也还需大幅度提高等。希望今后能与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尽早发挥这一新型种质的效益。
本课题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下达的《优质食用型和加工型粮食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超甜超高油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课题,任务书编号为桂科攻0632001-1-I。项目起止时间为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课题应用于鲜食及榨油兼用型玉米育种,其技术原理首先是按本课题组自主发明的专利方法(一种微胚乳超甜超高油兼用型玉米育种方法,专利号02139074.6),通过杂交使基因聚合,合成微胚乳玉米群体种,通过混合选择法改良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从中分离选择优良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并最终组配单交种。在育种中的选择最低标准定为胚重比(胚/籽粒干重)≥40%,单粒含油率≥20%。在课题实施中,合成并改良黄粒、白粒、高油和高产群体4个类群。在原有群体基础上选育的自交系1024和732组配成的杂交组合“华健1号”参加广西区品种审定,青苞产量折1244.1kg/666.7m<'2>,扣除苞叶折鲜穗产量708.1 kg/666.7m<'2>,其乳熟期的多种营养成分高于一般的超甜玉米正甜68,干籽产量155.6kg/666.7m<'2>,不低于一般大豆的平均产量,干籽含油率23.28%,抗主要病害,一般农艺性状表现较好。该品种已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课题执行期间发表论文13篇。至目前除本课题组的研究外,国内外尚未见有关于微胚乳玉米育种的报道。本课题组在这方面的研究应属领先水平。微胚乳玉米是一种新型鲜食与榨油兼用型玉米新种质,具有许多其他类玉米不具备的优点。由于是以玉米胚为主要产品,其营养价值较高,具广阔开发前景。对于微胚乳玉米的推广,在南方以开发其鲜食玉米及相应的加工为主,在北方以生产干籽用于直接榨油,取代部分大豆种植面积。但由于微胚乳玉米的研究目前仅限于本课题组,各方面条件所限,难以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突破。另外微胚乳玉米本身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其发芽出苗及苗期生长势,还不如其他玉米,干籽产量也还需大幅度提高等。希望今后能与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尽早发挥这一新型种质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