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桂林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 > 详细页

关于印发《自治区科协2020年科普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4-01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各自治区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科协,各高校科协、企业(园区)科协,各有关单位:

  现将《自治区科协2020年科普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好2020年科普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2020年3月26日

  

自治区科协2020年科普工作要点


  2020年,自治区科协科普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坚持服务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聚焦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加快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丰富科普内容,拓展科普渠道,优化科普服务和科普宣传环境,加快提升我区公民科学素质,确保实现2020年我区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7.16%的目标,为建设壮美广西夯实创新根基。

  一、提高站位,强化引领,加强党对科普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进一步抓实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以加强党对科普工作的政治引领为工作重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强化宣传引导。要大力宣传科普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进展成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促进全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要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协同发力,强化举措,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

  3.高位推动落实攻坚行动。科协要发挥“组织、联络、协调、服务、督促”职能职责,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抓”方面集中发力,久久为功。全面实施《2020年广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攻坚方案》,大力实施“八桂科普大行动”辐射拓展、少年强科普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城镇劳动者劳动技能与科学素质培训、公务人员科学素质表率、科普基础设施完善、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普人才培养等九大重点工程。

  4.扎实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大力推进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推进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科普工作。

  5.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共建机制和动员体系建设。深化各部门各地方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扩大科普联盟范围,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协同联动,强化政策、经费、人才保障,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与各地各部门中心工作有效衔接。强化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压实各地责任,持续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攻坚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6.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将“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开展广西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十三五”评估和2020年广西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强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在顶层设计、平台搭建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各级政府积极承担主体责任,落实政策、资金等保障。

  7.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竞赛活动。在全区开展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竞赛活动。重点办好广西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广西农民科学素质竞赛、广西中小学生科普大赛、广西大学生科普演讲比赛。同时推动各市、县、区结合实际,组织乡镇、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竞赛。精心组织,加强宣传,以赛促学,以学促评,有效提升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8.编印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针对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需求和阅读习惯,编印适合不同群体的公民科学素质读本。重点编印《公民科学素质问答与测试》《大开眼界》等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以此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三、健全完善科普服务机制,打造科普品牌

  9.持续做好应急科普。围绕服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动员地方科协、各级学会发挥科技工作者专业优势,用好科技馆体系,动员广大基层“三长”、科普信息员、科技志愿者和社会各方力量,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疫情防控,丰富科普资源,加强精准传播,持续开展应急科普宣传。

  10.创新升级“八桂科普大行动”等品牌活动。在2020年上半年启动“八桂科普大行动”,通过自治区主场活动、各地系列活动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联合党委宣传部等部门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联合科技厅举办广西科技活动周等。全年围绕健康广西、绿色核能、环境保护、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合理用药等公众关注的热点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

  11.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促进“智慧场馆”建设,推进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全面发展。推进广西天文馆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社区科普活动室、公众科学素质体验馆等基层科普阵地,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学科技活动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产业、领域或学科特色的专项科普设施。大力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等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发挥广西自然博物馆协会作用,推动全区科普场馆进一步形成合力,共同向公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

  12.提升基层科普服务水平。引导基层科协组织积极融入并充分依托所在地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用信息化传播手段升级传统科普方式,加强科普内容精细供给和精准推送。落实《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科学素质培训,提升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水平。鼓励地方科协继续探索建立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工作体系。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广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各地积极主动适应实施方式变化,合理安排经费投入。

  13.深入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行动。推进“少年强科普教育工程”,组织开展首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的评选、宣传等相关工作,探索建立科技后备人才培育新机制,为广大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组织开展第35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9届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8届广西青少年科学节、第5届广西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等活动,创新组织动员机制,进一步提升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掘、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举办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等师资培训活动,持续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14.加大推进科技小院建设力度。聚焦农业产业资源,加大在优势农业产业科技小院的建设力度,指导各设区市开展试点建设科技小院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

  15.推进科普开放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科技部门和科技社团的联系,着力推进中国—东盟科普国际交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创新科普国际传播模式,服务国家科技外交大局。

  四、强化科普供给,深入建设社会化科普大平台

  16.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互联网+科普”传播新途径新载体,加快科普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科普APP等媒体优化与建设,扩大“科普中国”“大众科普”的覆盖面,加速科普直播、科普视频等新载体新形式的推广应用,推动全媒体科普传播,促进“数字科协”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科普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在县级以上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开设或增加科教栏目(版面)。推进“科普中国”e站转型升级,提升“科普e站”利用效率,扩大城乡覆盖面,加强科普资源集成共享和精准推送服务。强化“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传播分享。

  17.加大科普资源建设力度。繁荣科普创作,加大对优秀科普产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依托专业研发中心、大型科普场馆、产学研中心等建立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引领科普产业研发,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原创性科普融合创作,围绕公众关切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积极组织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科普微电影、科普动漫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创作。

  18.加强科技志愿服务。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科技志愿服务机制,壮大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调动科协组织力量走进农村、企业、园区、社区、学校等,推动科普服务走基层。不断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加入科技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科技志愿活动,形成常态化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良好态势。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科协牵头,在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下组建科学普及志愿服务常备队伍。

  1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动员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社会责任,深入推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联合相关高校,持续推进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加强科普人才教育培训师资、课程、教材、基地建设。以科研人员、科学记者、科协骨干等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和互动教学,创新开展科普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Copyright © 2017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桂林经开孵化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3866号-1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