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5-11-30
光明网11月25日讯(记者 战钊)今天下午,海信在京发布了最新的画质引擎芯片研发成果:经过17个月的艰辛努力,搭载自主研发SOC级画质芯片Hi-View Pro的智能电视正式量产上市。这是海信继2005年发布中国首颗自主彩电芯片、终结7000万台中国彩电没有中国“芯”之后的又一壮举。
“这颗芯片大幅度提高液晶电视画面的动态范围、动态对比度、色域、清晰度和运动流畅性,是国家’核高基’高端芯片产业化的成果。”海信芯片研发负责人钟声博士自信地说。
在此之前,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的一封内部邮件在网络流传,他表示,“做电视与手机,没有自己的芯片,永远都是二流企业”。
周厚健认为:芯片恰恰是互联网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芯片设计能力,企业无论做手机还是做电视,只能简单拼装元件,生产千人一面的大路货。相反,从苹果到三星,卓越的企业都是自己设计芯片,从源头上定义自己的产品。
邮件中,周厚健要求“芯片的开发与使用,一定要站在海信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待和行动”。
而自主画质引擎芯片的发布,也标志着海信与与索尼、三星一起成为世界电视显示技术的定义者和领导者。海信已挤入全球中高端电视市场前三强。
据专家介绍:高端电视的配置由主芯片+一颗TCOM芯片组成。而随着4K、8K片源的普及以及视频流媒体的播放和解析需要,大屏需要画质芯片,三组芯片相互依赖、同时运行,会大幅度提高运算性能。作为中国企业,海信第一个进入“三组芯”时代,且海信自主的芯片成本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很有竞争力。
海信信芯董事长黄卫平博士透露,将LED做到极致是海信的“战略”,画质芯片的推出会进一步增强此前海信画质登顶产品ULED的核心竞争力,预计第一年量产100万片。海信的图谋将不仅仅局限于民用,也将大踏步进军医疗、绘图、电影监视等专业领域。
自主模组改写电视产业规则、ULED画质显示登顶、激光影院电视颠覆未来,这次是芯片,海信如同彩电行业的堂吉诃德,不断弯道超车并努力收获“尊敬”。
海信一直高度重视芯片研发,海信曾在2005年推出“信芯”,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我国彩电产业关键专用芯片技术的垄断。
而在“信芯”之后,海信自主研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相继推出了基于LINUX的SOC数字电视芯片、T-CON、高清图像处理芯片等产品。
长期以来,中国彩电产业面临“缺芯少屏”的尴尬局面,自主芯片和显示屏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而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电视厂商基本上在走硬件拼装的路子。
此次海信再度推出自主研发的芯片,必将继续拉开与“二流厂商”的距离,并打响中国彩电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