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桂林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详细页

科技研发深耕细作步子坚实(新时代新作为)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22-08-25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举措落点精准,我们的干劲儿更足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主任徐玉杰感触颇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研经费使用、课题立项评审、人才评价标准、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科研经费使用更灵活。徐玉杰说,以前做项目预算的时候,到哪里出差、出几趟差所需的费用都要编制进去。现在对科研经费实行“包干制”,简化预算科目,让科研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才评价标准更多元。1985年出生的青年科研人员左志涛是徐玉杰团队的一员,多年来,他多次承担重要工程任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但许多工程任务难以形成科研论文发表。徐玉杰说,“所里实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将专业技术岗位分为科技岗位和支撑岗位。这种人才评价方式的变化,让每位科研人员都可以在自己的‘赛道’上深耕细作、安心发展。”

  奖励激励更到位。左志涛说:“前年和去年,我完成了所里‘攀登人才计划’的年度任务目标,获得了数万元的奖金。下一步,团队要在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上继续攻关,有效支撑能源革命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一线科研人员的感受,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已经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5日 09 版)

  (责编:王震、陈键)

Copyright © 2017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桂林经开孵化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3866号-1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