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光临桂林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创办时间:1958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北京 北京市 相关行业:其他新能源,控制系统,纳米及超细材料,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联系人:徐岸柳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学校现有教职工3千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由北京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含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2003年,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中,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同时组建了由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 学校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己任,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现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在新能源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高效洁净燃煤发电技术、核电技术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十五”以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33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6项。近十年以来,学校科研经费以年均100%的速度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在前列,工程学进入ESI国际前1%行列。 学校作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同时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三十余家电力、煤炭、电信、装备制造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共建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年均与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签订科技项目500余项,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单位”称号;学校多方位构建校地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北京、河北、江苏、内蒙、新疆、青海、山东等地方政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围绕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由11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组成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更多>技术专家20

    • 李永倩 李永倩 研究领域:微电子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咨询
    • 曾鸣 曾鸣 研究领域:微电子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咨询
    • 姚建曦 姚建曦 研究领域:金属材料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咨询
    • 杨世关 杨世关 研究领域:资源利用与开发 研究方向:资料待完善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551

    更多>研究机构4

    • 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31人
      研究领域:电线、电缆,电力 研究方向: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系统,大型电力变压,变压器诊断
      机构简介: 展开
      华北电力大学的“ 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实验室” 自1999 年开始建设,由原国家电力公司于2002 年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2010 年经河北省科技厅同意,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更名为“ 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 。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军械工程学院刘尚合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律方成教授。 实验室研究方向如下: 1、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耦合机理及测试技术的研究 包括:电磁兼容耦合机理,电磁环境效应,雷电电磁问题,电场、磁场测量,电磁场计算方法等。 2、电气绝缘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 包括:电气设备的外绝缘特性测试与预警,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过电压监测与防护等。 3、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研究 包括: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优化设计,复合电场条件下的设备绝缘击穿问题,交、直流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等。 实验室主要研究成果有: 1、交流输电系统电磁环境分析与测试的研究 提出了预测计算方法,获得了电磁骚扰的统计特性,解决了大型变电站的接地问题。 2、直流输电系统电磁环境分析与测试的研究 为制定±500 kV 换流站保护与控制设备抗扰度标准奠定了基础。提出的 ±800 kV 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指标被国家环保总局采用。 3、大型电力变压器在线综合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构建了一套大型电力变压器在线综合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成果在河北、吉林、宁夏等地进行了试运行。 4、GIS 变电站特快速暂态过电压对电站设备影响的研究 建立了气体绝缘变电站的特快速暂态计算模型,研究成果已用于GIS 变电站中800 kV 、1000 kV 主变的设计。 实验室共获得省部级三等奖5 项,二等奖1 项,申请专利2 项,发表论文200 余篇。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1 人,其中教授5 人,副教授9 人,17 人具有博士学位。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崔翔教授,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律方成教授,河北省教学名师李琳教授。
    •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68人
      研究领域:风能,其他新能源 研究方向: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电力,电力变换传输,电力系统优化
      机构简介: 展开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学校其他优势科技资源而形成的一个研究实体,2011年3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刘吉臻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黄其励院士。 实验室面向我国规模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大需求,聚焦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开展创新性研究,主攻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深入研究规模化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力接入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交互作用机理,建立大时间尺度紧密耦合且具有强随机性的复杂电力系统分析、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体系,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力的科研团队,成为中国新能源电力系统高水平研究人才的聚集地。在国际新能源电力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领域占一席之地,为我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的规模化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重要科技支撑,使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电力领域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为适应当前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发电及接入电力系统的重大需求,针对主要涉及的科学问题,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以下重点研究方向:1、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性及多尺度模拟;2、规模化新能源电力变换与传输;3、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8名,其中研究人员6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973首席科学家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中科院*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 实验室现有面积约6000m2,拥有发电过程监测与控制平台,风电实验研究平台,新能源电力系统闭环控制实验平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站级、系统级通用保护控制实验平台,新能源电力变换与高效利用实验平台,先进输电研究平台以及气体绝缘输电系统研究平台等科研创新平台。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河北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华北电力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将充分发挥现有的研究实力,在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我国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17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桂林经开孵化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3866号-1

    运营商:科易网